
云南发现凶猛鱼类化石,距今已有4亿年。中国云南东部地区被誉为地球早期鱼类演化的“摇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3日报告说,他们在那里首次发现了4亿年前凶猛掠食鱼类——爪齿鱼类的头部骨骼化石,揭示了爪齿鱼类所属的肉鳍鱼类的早期演化格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课题组卢静等人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介绍说,在地球历史上的“鱼类时代”中,肉鳍鱼类是占据压倒性多数的鱼类,并在约3.8亿年前登上陆地,演化出陆地脊椎动物,是人类的鱼类祖先。爪齿鱼类是肉鳍鱼类中一群神秘、存在时间较短的掠食性鱼类。
已有化石显示,爪齿鱼类下颌前端有着长而弯曲、颇似猛禽利爪形状的可怕牙齿,能够像渔叉一样刺入猎物躯体,使其无法逃脱。这让它们成为一类凶残、高效、善于伏击捕食大型猎物的水中“杀手”。但由于长期以来缺少重要的脑颅部分化石,古生物学界对爪齿鱼类的分类位置和演化历程的研究受到了严重影响。
卢静告诉新华社记者,箐门齿鱼生存于约4.09亿年前的早泥盆世。当时地球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动,海平面频繁升降,大气和海水含氧量增加,大型的无脊椎动物掠食者衰落下去,长着上下颌的鱼类获得较大发展,开始鱼类统治地球的时代。云南当时是一片热带浅海,诞生了那个鱼类大发展时期许多门类的最早代表。
从化石看,箐门齿鱼大概有15厘米长,齿旋等爪齿鱼类的标志特征表明它虽然躯体较小,但也是一种凶猛的掠食者。
很多人了解的秦始皇陵都是兵马俑,那时秦国的强大毋庸置疑,还为世人留下了那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那么除了这些兵马俑,还有一些史书记载的惊世国宝,这些国宝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更多的是让后人知道了当时的工艺到达一种什么的地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黄金凫雁
三国时期,张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这用黄金制作的“凫雁”,就是价值连城的黄金凫雁。目前,“黄金凫雁”还未出土,应该是藏在未曾发掘的部分。
石铠甲
1998年在秦始皇陵发现了铠甲坑,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石质铠甲。石质铠甲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见过用布料用金银来制作衣服,可谁见过用石头制作衣服呢?很简单,工艺难度太大,近于不可能。考古专家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石质铠甲,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344-444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石质铠甲,需要一年的时间。
青铜剑
秦始皇陵墓里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一批青铜剑,又是一种举世无双的宝贝。这一批青铜剑共有19把,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更神奇的是,中国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马青云透露,当初在挖掘青铜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当人们把陶俑抬起后,这一把青铜剑竟然神奇般在一瞬间反弹平直……秦始皇陵墓里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一批青铜剑,又是一种举世无双的宝贝。
青铜鼎
1999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墓一陪葬坑中出土了一件气势磅礴的铜鼎,这也是目前在秦陵发现的体积、重量最大的一件铜鼎,号称“秦陵第一鼎”。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墓一陪葬坑中出土了一件气势磅礴的铜鼎在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着一种体育运动,大力士们纷纷将沉重的青铜鼎举起来,比试力气。秦武王甚至因为在举鼎时用力不慎,丢掉了性命。秦始皇陵墓里为什么出现这种巨大的青铜鼎,是秦始皇想死后还要跟谁比试比试吗?
相信,这些国宝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随着最近的网络热火的盗墓剧,使得一大批的年轻人追捧,但是对于喜欢盗墓的各种神奇的生物和机关,是否像电视剧一样有毒气喷出或者有毒箭射出之类,更有巨石不知从哪里滚动出来,古墓里通常都有这种反盗墓的机关存在,让我们走进古墓一起来了解下。
一、机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据了解,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考古学家认为,以机发之矢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二、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这些隐藏的巨石能将试图进入的盗墓者砸成肉酱。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
三、流沙防盗。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四、墓中置“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考古学家认为,地宫中大量储注水银,或许也有以剧毒汞蒸气杀死盗掘者的动机。以当时人对于水银化学特性的认识而言,不会没有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而利用水银的这一特性用于防盗设计,也是很自然的。
五、连环翻板。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
六、铁索吊石。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一切完毕后,施以伪装,外人不知其诈。若有盗墓者进得门来,踏中跷板条,外力作用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如同打井的轱辘突然放松,悬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将躲闪不及的盗墓者拍成肉饼。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
当然,这些反盗墓机关只是所有机关中的冰山一角,古人防止盗墓的措施还多着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都有许多非常珍贵的国宝,这些国宝不止历史悠久,而且还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文化,在岁月的变迁下依然保留下来是十分完整,让我们后人能一睹风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有价值的国宝。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这些国宝个个都价值连城,不可估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
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一听到千年女尸大多数人都毛骨悚然,而且这具女尸被出后还存活了十几个小时,在刚挖出来女尸还能说话,这是什么情况,当时挖掘人员个个都被吓了跳,这具女尸又是什么朝代留下来的呢,身份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千年女尸被挖现场,了解背后的故事。
出土的千年活女尸是在凌惠平墓被发现,在林惠平的古墓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的尸体,这些尸体的身份至今还正在考察,那在这些女尸的身上还有很多的谜团,下面来一一解开。
专家挖掘一处汉朝古墓的时候,不意间挖掘出一具千年活体女尸,全身皮肤干枯成褐色,令当时看到的专家大吃一惊。这具女尸刚出古墓还能呻吟几句。
令人遗憾的是千年活女尸在出了古墓十几小时后,便感染疾病死去。至于这具女尸之后的情况,目前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不了解。
汉代千年活女尸,6年前在连出土后,曾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试图破解这具古尸身上的种种谜团。
但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个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凌惠平如何能驻守容颜?……这具女尸身上的种种谜团仍未解开。
汉代古尸“凌惠平”出土现场
连云港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的花园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机司机在作业中挖出一连串整齐厚实的竖条木板和一具完整棺木,便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该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人员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从墓葬形制判断确定为一处汉代墓葬。除施工损坏了一小部分外,其余部分保存得相当完整。
百山探索提供最全最新最特别最奇的奇闻异事,奇闻趣事,奇闻怪事,未解之谜,科学探索,历史趣闻,军事秘闻,奇趣奇异图片让你大开眼界,大千世界天下奇闻趣事,奇闻异事尽收眼前.
© 2011-2017 百山探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911号 粤ICP备11029630号
如果百山探索的个别行为侵犯了任何一方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